感知研判总结
背景
识别审核链路
- 识别:等同于“机审”,通过模型、规则的方式召回线上问题
- 审核:机审决策结果分为黑、白、灰,对于灰的部分进行人审确认
感知研判链路
- 感知:通过用户负向反馈、审核同学举手等召回问题
- 研判:对感知到的问题,进行问题判定,流转治理,进行管控和规则迭代
演变过程
接手前
- 旧感知研判产品:沉淀了一套通用化的感知研判平台,但技术价值高,业务使用较少
接手后
- 群体感知策略:平台内团伙问题频发,造成较为恶劣的问题,尝试通过群体X指标异动的方式召回团伙Case
- 群体感知平台:设计并落地了群体X指标异动的平台,常态化召回问题经研发研判后推送给治理业务管控
- 研判工作台:设计并落地了研判工作台,提升研判问题效率,收敛线上业务问题研判
- 智能化研判:为进一步提升研判问题效率,贴合审核基地人工研判链路,通过大模型助力智能化研判
未来规划
- 智能化感知:平台重心调整为管控底线问题,导致风险敞口较多,探索基于大模型挖掘Cpo、拉铃、售后工单中突出问题,提升问题感知时效
业务使用
感知
常见的感知策略
- 指标异动大:召回主体(商品、直播间、短视频)负向指标环比波动大的
- Top问题:负向指标Top行业,对应的负向指标Top主体(作者、店铺、直播间、商品)
- 黑Case扩源:基于主体、群体维度相似扩源;基于黑Case的特征回扫
研判
常见的研判模式
- 单Case研判:一个主体的研判
- 团伙研判:一类相似主体的研判
- 归因研判:先由A团队研判,研判完的推送B团队进行复核确认
系统架构
群体感知平台
核心建设
- 群体关系建设:基于证号,ip/did,售后地址等物理介质,完成群体关系构建,为群体策略落地提供基础。
- 群体策略平台:群体策略平台产品化,支持群体圈选、群体特征加工、群体策略配置等。目前已在该平台落地多个群体策略,研判分析多个典型case。
策略示例 | 策略通知 |
---|---|
![]() |
![]() |
研判工作台
研判平台承载了商家,商品,达人,内容的信息聚合能力,包含了Case生成-分析-流转-处置等阶段
研判工作台架构图
类型 | 主体 | 对象 |
---|---|---|
商家团伙研判 | ![]() |
![]() |
达人团伙研判 | ![]() |
![]() |
智能化研判
多信源研判链路
智能化研判方案设计,以虚假宣传场景为例
阶段 | 类型 | 介绍 |
---|---|---|
单Case研判 | 初判 | 用户反馈有效性判定(结合基础信息核实用户反馈是否属实、提取共性问题点) |
单Case研判 | 精判 | 违规手法判定(结合初判有效的用户反馈信息、研判直播间信息的违规手法 |
聚类研判 | Case比对 | 同行业下单Case两两比对,生成相似分。通过划分相似分阈值,将相似Case聚类 |
聚类研判 | 聚类报告 | 对聚类后的相似Case进行聚类手法描述 |